全國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總經理 謝衛
15年、35份提案、近8萬字——從2008年任全國政協委員算起,今年是交銀施羅德基金總經理謝衛參政議政的第15年。這些年來,從規范地方融資平臺到警惕互聯網偽金融風險,從落實資管新規到發展養老金融,在自己比較熟悉的金融領域,謝衛屢屢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影響力的建議。
今年,謝衛將目光聚焦于自己身處的公募基金行業,重點關注兩大議題:一是進一步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二是增強公募基金服務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能力建設。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謝衛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的專訪。他認為,只有堅持以持有人利益為核心,解決基金賺錢而基民不賺錢的發展困境,公募基金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
謹記普惠金融責任
摒棄短期化行為
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實現爆發式增長,截至去年末,公募基金整體管理規模已經突破25萬億元大關。
在行業駛入快車道的時候,謝衛更為關注的卻是行業發展的質量。他說,公募基金已經成為中國金融體系的第二大行業,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專業機構投資者,在踐行普惠金融、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上承擔著重要職責。在這個時點,相較于對規模增速的關注,更值得討論的是如何推進行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過去我們對于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衡量指標是比較單一的,看行業或者公司主要看規模,看基金經理個體主要看業績。這兩個指標能夠概括性地說明一些問題,但顯然不能說明所有問題,有些問題甚至被忽略了。謝衛表示,這導致行業發展始終未能逃出一個怪圈,從行業增長層面而言,行業的起伏與市場行情關聯度很高,行情好的時候高歌猛進,行情不好的時候又陷入低迷;從基民感受角度來說,產品業績高點往往是資金大量涌入的時候,基金賺錢而基民不賺錢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行業。
這些問題都說明,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質量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作為普惠金融行業,公募基金行業只有將自身利益和普通投資者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才能贏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進而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謝衛強調。
謝衛表示,公募基金行業必須持續構建和完善以持有人利益為核心良好的治理結構,要正確處理好持有人利益、股東利益、公司利益、員工利益之間的關系。
他建議:一是要正確處理好業績和規模的關系。投資業績是贏得投資人信任的主要方式,規模是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要把規模的增長置于投資業績的約束之下,不能以犧牲業績來追求規模的無序擴張。
二是要處理好人才與激勵的關系。人才是公募基金行業的核心資源,必須得以尊重和呵護,并給予適度的激勵,鼓勵更多的優秀人才承擔起普惠金融的責任,但是過度激勵容易導致投資和營銷的短期行為,損害持有人利益,同樣必須加以規范。
快速發展的基金行業吸引了很多優秀年輕人加入,名校畢業成為標配,高考狀元稀松平常。我們首先需要承認行業的人才密集型特征和展開適度激勵的必要性,但同時需要思考的是,當這些年輕人來了之后,應該給他們提供什么樣的文化和價值觀。謝衛說,基金行業應當時刻謹記所肩負的普惠金融責任,也應該用正確的價值觀來迎接這些年輕人。行業對人才的激勵方式,不能脫離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審視財富市場變化
強化產品辨識度
隨著資管新規的實施,凈值化時代到來給公募基金深度介入財富管理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近年來基金行業也開始大力開拓固收+等中低風險產品市場。在謝衛看來,公募基金行業要在財富管理市場獲得應有的地位和口碑,需要提供更多具備辨識度、性價比高的產品,努力解決基金賺錢而基民不賺錢的發展困境。
在資管新規實施、剛性兌付打破的背景下,一批信托產品逐步退出舞臺,財富管理市場釋放出了相當可觀的市場空白,需要合適的產品填充。但是,我們為此做好準備了嗎?謝衛表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公募基金行業主攻的是高收益高風險的權益類投資產品,后來逐步下沉到中低收益中低風險產品市場,但在5%至10%年化收益這一區間,公募基金行業還沒有建立起足夠的競爭力。這種競爭力的欠缺并非由于投資能力不足,而是由于未能提供辨識度高、穩定性強的產品,進而導致投資者信任度不夠。
他給出的建議有:一是產品設計端應該更加精準。在產品設計之初要充分考慮到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和投資框架的成熟度、可延展性、可承載的管理規模,并通過多種方式讓渠道、合作伙伴、投資者明晰和理解,實現投資人在共同認知下長期持有。
二是產品風格穩定不漂移。公募基金應該遵守契約精神,不能因為市場環境和熱點的切換而引發大的風格漂移,要在自己的能力圈和風格范圍內賺投資者理解的錢,簡單用風格漂移所獲得的業績很難持續,并可能讓產品失去應有辨識度。
三是更加關注理財型客戶的財富增值需求。在控制一定權益倉位、波動率、回撤的基礎上,努力打造在凈值化時代能被更多理財客戶接受的低波動、穩健的增值產品,增強公募基金在理財客戶財富增值領域的存在感和信任感。
年初以來,公募基金產品發行整體遇冷,即便是明星基金經理掌舵的產品也遭遇發行寒潮,反觀一些中低風險收益特征的銀行理財產品仍然熱銷。這說明穩穩的幸福才是普通投資者最基石的需求。謝衛表示,公募基金行業絕不能僅僅滿足于提供高收益風險特征的權益類產品,而應該發力滲透中低風險收益產品市場,后者才是財富管理的主陣地。
他同時表示:一方面,公募基金需要在產品端打造具備辨識度、性價比的產品,另一方面,基金投顧業務也可以切實發揮作用,幫助客戶匹配適合的產品。
加強行業能力建設
提升養老金產品供給
自2020年以來,謝衛已經連續三年提交關于養老第三支柱建設的提案。今年,他建議公募基金行業加強能力建設做好自己,提升個人養老金產品供給和服務能力,助力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
謝衛表示,個人養老金是底線資產,管理個人養老金資產的責任應該更多壓實給實力較強的資產管理公司,建議堅持穩字當頭,優選治理結構完善、大類資產配置及投資能力突出、內控制度健全、養老目標基金管理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基金公司先行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
在產品設計上,我國的養老目標基金借鑒了美國目標日期基金和目標風險基金的設計思路,投資策略相較于傳統公募基金更為復雜。尤其是目標日期基金,其資產配置比例隨時間動態變化,初始權益資產比例較高、波動較大,在當前我國居民整體金融素養水平偏低、養老投資風險偏好相對保守的情況下,老百姓理解和接受需要一個過程。謝衛坦言,我國養老基金的產品設計需要兼顧我國資本市場的獨特性和老百姓的真實訴求,研究探索真正與老百姓養老投資需求相適配的產品。
他建議,優先將具有低波動、收益相對穩健、風險相對可控、包括目標風險在內的養老產品體系,作為行業參與個人養老金市場的重點產品予以支持。以該類產品為先導,嚴守安全底線,配套做好投資管理、風險控制、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等相關工作,讓老百姓愿意投、放心投、長期投,逐步提升行業養老產品體系的接受度。
考慮到個人養老業務發展尚處在起步期,謝衛提出,行業需要深化養老投教工作,可以將基金投顧業務與個人養老財富管理需求的應用場景有效結合,將基金投顧服務與包括養老目標基金在內的養老產品體系結合起來進行整體宣傳,打造讓老百姓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的個人養老財富管理服務體系。
此外,謝衛建議,在養老投資人員的長期考核和激勵方面出臺相應政策,幫助基金公司吸引、培養、留住更多的養老投資人才,推動行業形成養老金長期投資機制,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從而更高質量地發展真正滿足老百姓養老投資需求的個人養老財富管理業務。
本文標題:全國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總經理謝衛:以持有人利益為核心,推進基金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本文出處:http://www.www.kenanpipe.com/news/news-dongtai/1860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