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養老機構跟著老人走,圓了老年人在家門口幸福養老的心愿,那么海島支老行動,則讓偏遠海島老人體會到了另一種安好。
也正是在去年省兩會廳(局)長通道上,王劍侯向媒體記者分享了海島支老行動的初衷。
2020年,省民政廳赴舟山調研海島養老服務工作時,發現距舟山本島約15公里的柴山島上,百余名居民都是老人,平均年齡約74歲,78歲的吳榮娣是島上唯一的養老服務人員。
柴山島的養老難題并非個例。調研發現,受產業轉移、人口外遷等因素影響,舟山有近20個海島的老年人口占比超過80%,專業養老服務人員缺、養老服務水平低等問題突出。
像支教一樣去支老,讓服務跟著老人需求走。去年4月,省民政廳發出通知,組織開展海島支老、一起安好行動。計劃在3年間,由養老服務專業水平較好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五地結對嵊泗、普陀、定海、岱山等地15個偏遠海島,為當地持續輸送專業養老人才,通過服務支老、設施支老、管理支老、文化支老等方式助力3萬余名海島老人共享優質養老服務發展成果。
去年5月7日,海島支老先鋒隊隊旗高揚,首批30名支老人員兩人一組分赴15個偏遠海島。他們平均年齡不到40歲,最年輕的僅22歲,但專業素質高,其中擁有中高級職稱的人員超過半數。
這些年輕人一到島上就扎了根,不僅跟老人們同吃同住,還耐心做起服務。在象山縣老年公寓張珂瑩和余雷的幫助下,柴山島的半失能老人戚善飛學會了使用助行器;光大百齡幫·南湖頤養中心盧嘉飛與羅勇勤的努力,讓嵊泗縣花鳥島的袁阿定老人添置了淋浴間安全扶手和坐浴椅他們用一點一滴的行動,溫暖海島老人的心。
與此同時,人才的輸入讓養老服務的先進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地生根。
盧嘉飛通過多方調研制訂了《樂齡幸福公社管理制度匯編》,涉及廚房衛生、醫療護理、臨終關懷等多方面,使花鳥島托老所實現專業化管理;曾獲中國技能大賽養老護理員職業競賽一等獎的曹媛,手把手傳授專業護理知識,為嵊山島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養老護理員隊伍。
改變還在繼續。區域間的養老協作,鏈接了各地醫療機構、文化團體等社會力量上島服務。杭州引導社會組織開展志愿服務,紹興組織越劇團到海島演出等,深受海島老人歡迎。
廳(局)長通道上的莊重承諾,兌現為務實行動,凝聚起各方合力,結出了累累碩果。老年人的滿意,是我們最大的追求。王劍侯介紹,今年我省還將著力解決山區養老服務難題,讓共富成果惠及更多老年群體。
本文標題:服務跟著老人需求走,讓共富成果惠及更多老年群體
本文出處:http://www.www.kenanpipe.com/news/news-dongtai/1947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