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城市居民考慮過父母的養老問題,30-39歲是考慮自己養老問題的高峰年齡段;受訪者預計自己養老花費平均在100.6萬元
12月23日,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清華大學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發展指數課題組、大家保險集團在當日舉辦的國是論壇上聯合發布《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調查歷時7個月,覆蓋全國19個省份80萬城市居民,對我國30-85歲城市居民養老服務需求進行了大數據畫像。
報告指出,30~49歲群體父母平均年齡66歲,已存在健康隱憂,且自身亞健康情況嚴重,40歲開始面臨健康狀態拐點,普遍關注健康管理。80后(注:特指30-39歲人群)家庭結構是典型的421模式,即夫妻2人撫養1個孩子的同時還要贍養4位老人,壓力巨大,往往在結婚生子后就被動地要考慮父母和自己未來養老問題,這使得80后更加關注家庭整體養老決策。同時,盡管在30-39歲群體中有養老行動的占比僅為39%,但九成已經開始養老規劃,即九成80后已有自己的養老規劃。
大家保險集團總經理助理、大家健投總經理湯寧表示,報告顯示傾向于機構養老的受訪人群高達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居家養老雖仍然占比最大,但已開始下降。湯寧認為,更多人接受機構養老與當前的少子化趨勢相關。從年齡上來看,60后處在財富積累峰值,所以他們會愿意花更多錢支付養老消費,而且其支付意愿隨著學歷增長、年齡增長以及支付能力變強而變強。
湯寧表示,數據顯示從2022年開始每年會有接近3000萬人退休。這一批退休者正是改革開放時代的黃金一代,他們會成為中國近10年內養老消費主力。他認為,這一代人在財富積累、社會地位、思想觀念上與此前的一代人很不同,中高收入老年人比例劇增,也意味著未來養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40歲成為健康拐點
報告顯示,四成居民健康狀況存在問題:58.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良好,27.1%處于亞健康狀況。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慢性病的人數較多,分別占11.9%、7.2%。
從年齡分析發現,人體的身體機能隨年齡增長而呈現下降的趨勢。40歲時,人們健康狀況出現拐點,身體不再是亞健康狀態,真正的病患開始出現,患慢性病或重大疾病的比例逐步增加。
同時,報告指出,一線城市亞健康和患病比例較高。一線城市受訪者亞健康狀態高于其他級別城市人群,高血壓和糖尿病患病比例較高。從城市級別分析,隨著城市下沉,新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居民身體狀況良好比例高于一線城市居民。從收入維度來看,高收入人群的健康狀況不如中收入人群,患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的比例高于普通收入人群。
考慮自己養老問題的平均年齡為39.7歲
養老認知方面,調查顯示,養老成為受訪者普遍關心的問題,77.0%的受訪者考慮過自己的養老問題,91.7%的人群考慮過父母的養老問題。30歲以上人群既考慮自己養老又考慮父母養老成為普遍現象。
其中,30-39歲是考慮自己養老問題的高峰年齡段(40.0%),其次是40-49歲(33.9%)。考慮自己養老問題時的平均年齡是39.7歲。其中,80后比60后更早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體現出隨著觀念、社會和經濟的變化,年輕人不再受制于傳統家庭養老觀念的束縛,對老齡化趨勢有充分認知,對生活品質提出更高要求,更看重養老生活的規劃性。
報告指出,女性人群(79%)考慮養老問題的比例大于男性人群(76%),一線城市人群(80.5%)考慮養老問題的比例大于新一線(76.7%)、二線城市人群(73.1%)。從代際看,80后考慮自己(85.8%)和父母(94.7%)的養老比例都高于70后,顯示出更多的養老焦慮。
45.6%的受訪者表示父母生病住院時是排名第一的養老問題考慮場景;從受訪者年齡來看,50歲及以上群體更傾向在自己臨近退休時考慮養老,而30-49歲群體傾向父母生病/住院時考慮。
養老規劃方面,從年齡來看,50-59歲群體中48%的人已經開始養老規劃并付諸行動,40-49歲群體中有養老規劃和行動的占比為44%,盡管在30-39歲群體中有養老行動的占比僅為39%,但九成已經開始養老規劃,即九成80后已有自己的養老規劃。
城市居民主要養老規劃方式上,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父母,養老規劃大體可以分為四個梯度:第一梯度(50%左右)是鍛煉身體與定期體檢,第二梯度(40%左右)是賺錢與理財(購買理財產品和保險產品),第三梯度(30%左右)是查詢養老信息和考察養老機構,第四梯度(15%以下)是打理房產。
細分人群發現,80后為自己進行養老規劃更加積極,他們會鍛煉身體賺錢理財買保險,四成70后60后人群開始去養老機構考察,說明他們逐漸面臨養老問題,開始為父母或自己考察養老院。
養老花費預期:平均100.6萬元
調查顯示,受訪者預計自己養老花費平均在100.6萬元。不同年齡對養老花費認知不同,越年輕的人群對養老花費的預計金額越大。30-39歲人群預計養老花費122.1萬元。隨著年齡增大,預計養老花費逐步減少。
報告表示,一方面,年輕人認為自己養老是很多年后的事情,對于養老花費考慮到了通貨膨脹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考慮到對養老服務品質的需求。
一線城市人群預計養老花費平均在115.9萬元,高于其他級別城市人群的預計花費。
面對愿意為自己以后的養老支付多少錢的問題,受訪者反饋數據顯示平均月支付8255元。按不同城市級別人群細分發現,一線城市受訪者愿意為自己養老支付的費用最高,平均每月9104元,高出二線城市受訪者近2000元。高收入人群愿意為自己養老支付的費用每月平均10480元,是普通收入人群預算的2倍。
受訪者預計父母的養老花費為8341元/月。受訪者對待自己和對待父母在養老預算費用方面態度一致,基本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參考養老市場行情和自己的經濟能力,愿意每月為父母和為自己支付的養老費用差距不大,差異值在1%上下浮動。
本文標題:城市居民養老服務需求畫像:九成80后已有養老規劃受訪者預計養老花費平均100.6萬
本文出處:http://www.www.kenanpipe.com/news/news-dongtai/19889.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