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的適老化改造是一項市場規模巨大、利益平衡復雜、參與主體多元、規范標準明確的系統性工程。需要運用系統思維,強化政策供給的整體性和精準性,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適老化改造道路。
重視老人需求,做到適老化改造心理無障礙。要推動老舊小區的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關鍵是提升整個社會對適老化改造的思想認識,實現適老化改造特別是居家適老化改造心理無障礙。要多渠道、全方位宣傳引導居家適老化改造的政策與價值,轉變老人、子女和社會對居家適老化改造的認知;同時,要通過養老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載體,打造居家適老化改造樣板房,強化直觀感受,轉變老人的傳統觀念,讓老人逐步形成為養老服務埋單、子女更加關注父母居家養老環境的社會意識,提升適老化改造的家庭主觀能動性。
統籌各方資源,激活適老化改造的多元力量。積極發揮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中的政府主導作用,有效整合民政、財政、衛生健康和殘聯等部門政策,促進信息互通互享,統籌各類資源,有效推動適老化改造。充分發揮市場在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中的決定性作用,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形成老人、子女、銀行保險公司等利益相關方以及公益慈善組織、愛心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適老化改造,如上海政府補貼一點,企業讓利一點,老人自付一點資金分擔機制的江陰街72號模式,再如北京推行公共區域健身器材的適老化改造由體彩公益金全額支持;鼓勵裝修裝飾、家政服務、物業等相關領域企業主體拓展適老化改造業務,形成多元主體責任共擔和適老化改造人人參與的局面,如江蘇常熟某物業公司推行物業+養老服務,內容除物業外還包括送菜、家政、護理和適老化改造。
平衡主體利益,因地制宜推動適老化改造。家庭適老化改造主體單一,推進落實相對單純,老舊小區住宅公共區域和社區環境的適老化改造,各地則要因地制宜,依據經濟收入水平、社會文化習俗、生活偏好等差異,推動形成符合國家要求和體現地方特色的適老化改造法規和規范,平衡好參與適老化改造各方利益。
本文標題:推進適老化改造應該因地制宜
本文出處:http://www.www.kenanpipe.com/news/news-dongtai/2012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