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養老市場而言,降低門檻不難理解,也是勢在必行。
早在2017年,國務院取消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以及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認定,養老護理行業不再需要持證上崗,這讓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員進入這一行。
此后兩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聯合頒布《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將從業人員的普通受教育程度由初中畢業調整為無學歷要求。
也是在2019年,民政部印發相關意見,明確提到2022年底前培養培訓200萬名養老護理員、1萬名養老院院長和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目標。
護老阿姨人數一直不是特別多,不像育兒嫂那樣受歡迎,所以肯定會存在招工難的問題。阿姨來了副總經理劉佳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護老服務對象年齡偏大,陪伴老人的孤獨感可能不是阿姨所喜歡和愿意去接受的。此外,護老阿姨薪資水平整體上低于育兒阿姨或者是高端家務阿姨,因此一旦具備帶孩子的條件,肯定會從事高工資工種。
劉佳稱,人員篩選也有一定門檻,雖然說護老阿姨少,但是我們管控把關比較嚴格,比如說學歷,盡管要求不高,但是一定要會認字。因為很多老人要吃藥,藥物食用錯誤會產生很嚴重的后果。年齡也不能太大,因為年齡越大意味著服務風險也會增加,所以我們一般都要求55歲以下。
目前在養老行業工作的服務人群普遍存在年齡高、收入低、勞動強度大、社會地位低、流動率高、學歷水平低等情況。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研究室副主任鄭志剛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說設置的門檻很低,只要能照顧老人就行,我國不缺就業人群,但是養老行業非常缺乏專業人才,高端管理人才以及專業的服務人才。
11月25日國務院發布的《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強化老齡工作保障中的第一條,就是要加快建設適應新時代老齡工作需要的專業技術、社會服務、經營管理、科學研究人才和志愿者隊伍。目前,除一些養老服務經驗豐富的養老機構開設培訓學院外,各地政府也在推進養老服務培訓與入職。近年,黑龍江、山東、天津、上海等地建立了養老服務培訓補貼制度。北京、江蘇、湖北、廣東等多地推行養老護理員入職補貼或養老服務崗位補貼。此外,上海、四川、甘肅等地建立了養老服務專業大學生學費減免制度。
近年,吉林農業大學成立家政學校,開設家政康養產業學院,直接指向關于老年人護理這一專業。人才培養包括向護老服務業、服務機構里面輸送一些高層次人才,還有養老服務機構監督管理工作或者說技術工作。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家政學院)院長吳瑩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說,目前這一專業的畢業生轉行情況仍存在。
在其看來,養老服務業全國薪資水平較低。對于年輕人來說,如果上升空間不大也沒有價值認同,流動性比較大。
吳瑩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城市養老護理人才是結構性短缺。需要中職、高職等職業院校發展,社會人員經過系統培訓也可以成為行業勞動力。我們也等待著市場逐漸成熟,養老行業市場化以后,年輕的人才進入到這個領域,但是這個市場不能拔苗助長,市場需要成熟。
本文標題:養老入行門檻一降再降
本文出處:http://www.www.kenanpipe.com/news/news-dongtai/2016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