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從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等多個方面提出一攬子舉措。近期,國新辦舉行發布會對此進行解讀,其中智能產品的適老化改造占據了重要一席。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讓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潮流奔涌而來,占據著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位置。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折射出經濟發展的日新月異,也讓我們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但是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亦逐漸顯現,這也意味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退。人口結構的變動與經濟轉型相伴而生,這不僅是市場需要面對的挑戰,更在制度與社會文化層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應時代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一邊是老齡人口的急劇增加,一邊是數字經濟的成長壯大。如何讓越來越多的銀發老人跨越數字鴻溝,享受到日益便利的數字服務,是全社會共同思考和實踐的課題,也呼喚著經濟市場積極擁抱銀發老人,切實解決老年人應用智能技術困難,推動互聯網+與養老產業相結合,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內涵,注入新活力。此次發布會上,智能化產品的適老化改造為做好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積極打造互聯網+養老服務新模式。
互聯網科技產品的不斷涌現,既是市場因素優化配置的結果,也是促進社會整體進步發展的應有之義。唯有增強對高質量的追求,才能展開市場強有力的競爭,從而合理配置優化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和促進生產力發展。時代的發展和更迭固然需要年輕、活力和創新力量加入,但老年群體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成了落后者,面對層出不窮的科技應用無所適從,跟不上現代信息發展的腳步。這就需要國家和社會不僅解決老年人在使用智能化產品、享受智能化服務中遇到的困難,也要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充分滿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讓他們跟上互聯網的步伐,享受信息化發展成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實施養老服務+行業行動,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積極培育老年人用得上的產品和服務,同時探索智慧養老,讓養老不再是一家之事,而是全社會的責任共擔。此《意見》充分彰顯對老年群體的人文關懷,讓社會發展充滿文明、有序、溫情和美好正能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困難開發一鍵呼入和愛心通道等暖心服務,到鐵路企業在售票過程中就老年人出行困難,優化12306購票程序設計,自動為60歲以上老人匹配座位,享有優先購買下鋪權的權益。都是借助互聯網技術探索智慧養老,滿足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質需求的積極實踐和探索,鼓勵全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加入,齊心協力解決老年人生活困境,促進孝老敬親、老有所養蔚然成風,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
本文標題:適老化改造助力民生賽道跑出加速度,讓我們無需懼怕慢慢變老
本文出處:http://www.www.kenanpipe.com/news/news-dongtai/2019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