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至11日,2021中國(湖南)岳麓山養老服務高峰論壇在長沙舉行,200多名專家學者、行業大咖,圍繞養老服務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主題展開深入研討,碰撞思想火花,推動養老服務民生關切不斷升溫。
面對席卷而來的銀發浪潮,如何做好新時代養老服務工作,不僅關系廣大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更關系全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湖南正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實干勁,推動養老服務創新高質量發展。
緊盯養老服務領域剛需人群,解決一批急難愁盼問題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湖南省60歲以上老年人1320萬人,占總人口19.88%。據測算,到2025年,我省80歲以上高齡老人超過220萬人,失能半智老年人超過200萬人,老年家庭空巢率將達到55%以上。
如何答好養老服務必答題?在養老高峰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協會會長鄭功成提出,首先必須堅持滿足真正有需要者的需要,做到服務對象精準、服務內容精準。他建議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好失能、高齡空巢等重點老人的照護服務問題。
近年來,面對失能老人長期照護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空巢(獨居)、留守老年人養老服務應對壓力較大的嚴峻形勢,湖南緊盯養老服務領域剛需人群,改善供給結構和質量,解決了一批養老服務急難愁盼問題。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蔣建華介紹,我省不斷完善兜底保障、設施配建、扶持補貼等政策體系,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持續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床位建設納入省政府重點民生實事,推進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提質升級行動,推動縣級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在滿足縣域內失能失智特困老年人照護需求同時,可為農村低保、低收入家庭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中的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低收費服務。
近日,記者在長沙縣江背鎮五福村姚家沖組看到,擁有150張床位的江背鎮新敬老院掩映在青山翠綠之間,老年公寓、醫療保健康復中心、花園、綠化帶等設施一應俱全。江背鎮鎮政府負責人介紹,一期建設的護理型床位就有120張,服務能力可以滿足方圓50公里范圍內特困供養和社會失能失智老人的養老康護需求,一個失能老人壓垮一家人的窘境,將得到有效緩解。
目前,全省建成1833所敬老院,擁有25.4萬張特困供養對象養老床位,完成2.8萬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到十四五末期,全省公辦養老機構兜底性床位將達到50%以上,其中護理型床位占比超過55%。
針對農村養老短板,探索自助互助養老方式
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農村養老服務將面臨著比城鎮更大壓力,必須更加重視農村養老問題!論壇上,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常務理事、學會養老服務分會副會長鄧微等專家大聲疾呼。
由于年輕人外出打工等原因,農村地區老齡化程度普遍比城市更高,加上基礎設施、公共產品供給相對薄弱,導致農村地區養老服務比較欠缺。
破解農村養老短板弱項,不僅是專家關注的焦點,也成為全社會努力的方向。華容縣三封寺鎮華一村大力探索自助互助養老方式,為破解難題提供了思路。
華一村1600多人,5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四分之一。2020年,華一村村兩委倡導成立了老年人自助互助養老協會,老年人自愿入會。目前,協會會員197人,志愿者22人。協會建立會員公益勞動和互助服務時間積分管理系統、創辦會員食堂和生產基地、建設老人衛生健康服務中心,在會員因生病或年邁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時互幫互助。
81歲的張碧秀老人患老年癡呆,由于子女長期在外務工,身邊無人照顧,過去經常外出走失,加入協會后,日常照護有了專人負責,再也不擔心走丟,子女也能安心在外務工。
本次論壇上,專家們也給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建議。中山大學教授申曙光建議推動面向農村老年人的醫養服務創新和健康促進,建設老年友好農村社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立雄建議,在落后農村地區因陋就簡開展養老托殘服務,依托鄉鎮衛生院閑置病房改建成具有養老托殘功能的機構,以貧困、失能老年人(殘疾人)為重點對象,提供基本照料服務。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攻堅克難,讓農村老人共享頤養安康的幸福養老新生活。蔣建華介紹,省民政廳日前聯合省委組織部、省發改委等9部門印發《關于促進農村養老服務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合理構建發展格局、準確把握職責定位、完善兜底養老服務和發展互助養老服務等9條措施,加快推動全省農村養老服務健康有序發展。
本文標題:湖南:著力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本文出處:http://www.www.kenanpipe.com/news/news-dongtai/2019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