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有關情況。
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在11月24日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解讀中指出,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萬人,占總人口的13.5%。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占總人口比例將超過20%,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
在本次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民政部等三部門有關負責人就如何推動老年消費、怎樣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如何健全基本養老保險體系等問題一一作出回應。
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
數據顯示,我國大約有1.9億老年人有慢性病,另外還有4000萬的失能老人,長壽不健康,也給不少家庭帶來困境。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介紹了三個方面,一是老年人的健康服務和管理,二是對失能老年人的長期照護服務,三是推進醫養結合。
具體而言,第一方面,主要抓兩個重點環節,一是老年人的預防保健,通過開展預防保健,讓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二是要盡力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大力建設綜合醫院的老年醫學科,去年年底,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老年人科達到28%,2025年計劃達到60%,同時,還要大力建設康復醫院、護理院,開展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活動,目的就是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
第二方面,關于失能老年人的照護,首先還是要繼續開展預防和干預行動,盡量減少失能的發生。二是對已經失能的老年人,要提供從居家到社區到機構的全鏈條的長期照護服務,同時要開展老年護理需求評估,這樣才能為失能老年人提供精準的長期照護服務,同時大力推進互聯網+照護服務,發揮智能技術的作用。還有一項重要工作,要繼續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爭取早日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第三方面,關于推進醫養結合,首先還是要繼續推進醫療衛生資源和養老服務資源的銜接和整合,特別是在基層要加強資源整合,強化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服務機構的協議合作,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健康養老服務,同時,今后要在社區層面增加服務供給,以社區居家為重點,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第二,鼓勵基層探索養老床位和醫療床位,根據老年人的需求,規范轉換機制,目的就是通過制度創新,來盡可能方便老年人健康養老。第三,推動醫療機構的轉型,在醫療資源豐富的地區,推動一些二級及以下的醫療機構轉型開展康復、護理和醫養結合服務,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健康養老服務。第四,開展醫養結合質量提升行動和醫養結合示范創建活動,在全國創建一批醫養結合示范的縣(市、區)和醫養結合示范機構,通過示范引領促進醫養結合的高質量發展。
老年消費市場非常巨大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齡消費市場也蓬勃發展。《意見》也提出,要積極培育銀發經濟方面,發展適老產業。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開發老年人健康保險產品。
談到銀發經濟,首先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政府要強化保基本、兜底線的職能,保障每一個老年人老有所養。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郝福慶表示,我國的老年人規模大,發展速度快,面臨挑戰的同時也蘊含著發展機遇,銀發經濟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我國十四五期間,新的老年群體消費觀念更新,消費意愿和能力也更強,所以老年消費市場是非常巨大的。
郝福慶表示,在發展銀發經濟上,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作為:
一是加強規劃引領。研究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就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老年用品產業、科技化智能化升級等領域加強系統謀劃。
二是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包容開放的發展環境,完善便利高效的監管服務,讓市場主體蓬勃發展、銀發經濟充滿活力。
三是支持產品創新。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務目錄、質量標準,加大老年產品的研發制造,積極開發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產品。
四是培育服務品牌。打造一批創新力強、品質優良、標準規范的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為老服務優質品牌,引導老齡產業集群發展。
將老舊小區改造與適老化改造相結合
在以居家為基礎的養老服務體系下,前述《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階梯電價、水價、氣價政策,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贍養義務、承擔照料責任。
在發布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負責人汪科指出,住建部在推進適老化改造方面,主要是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適老化改造相結合。2019年以來,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2萬個,惠及居民2000多萬戶。各地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近2萬部,增設或改造提升養老、助餐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近3萬個。到十四五期末,力爭基本完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汪科表示,下一步,住建部將大力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加快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一是推進和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統籌,推動養老、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設施均衡配置、系統布局。
二是開展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推動補足城市養老設施不足、無障礙設施不完善、活動場地不足的短板。
三是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進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構建15分鐘生活圈,支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
四是推動既有老住宅、老公建、老廠房的改造利用,推動加裝電梯、無障礙環境建設,方便老年人出行、參與社會活動。
本文標題:養老產業大有可為
本文出處:http://www.www.kenanpipe.com/news/news-dongtai/2022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