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長市把改善民生、增進福祉作為構建和諧天長的重要舉措,緊盯養老服務發展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借力民生工程項目支持,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我市實施‘市財政補一點、鎮政府貼一點、鄉賢人士捐一點,企業冠名結對幫一點、集體經濟擠一點和個人掏一點’城鄉養老供給機制,為養老服務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力支撐。天長市民生辦工作人員說道。
創新黨建+鄉村養老模式
我市把農村養老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匯聚發展合力,助推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天長市民政局副局長陳一鳴表示,該市創新構建的黨建+鄉村養老模式,提高了社會養老服務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得到了農村老人及其子女的廣泛認同。
天長市建立了高位調度的領導協調機制,成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建立了協同高效的部門聯動機制,堅持全市一盤棋,各職能部門履職盡責,高效推進養老服務建設。不僅如此,該市建立了獎優罰劣的績效考核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
據介紹,天長市推行特色養老,聚焦養老不出市。推行市級醫養學融合康養模式,圍繞醫養、康養、學養(天長市老年大學)等主題,提升養老服務水平;聚焦養老不出鎮,由鎮街牽頭,構建集中照護體系,使失能、半失能和有意愿的特困人員全部入住鎮、街道敬老院,有意愿的其他社會老人就近入住當地社會養老機構;聚焦養老不出村,構建日間照料、休閑互助、長者飯堂等養老互助體系;聚焦養老不出組,構建黨員+村民小組長(網格)+志愿者+就醫聯系人的巡訪、關愛、服務守望體系,每半徑500米以內設立一個守望之家。
互聯網 智慧養老覆蓋城鄉
為讓老年人安享晚年,天長市運用互聯網+建立居家養老服務智慧平臺,探索政府購買、第三方執行、志愿者共同參與的智慧養老服務。該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外地智慧養老服務機構運營居家養老服務智慧平臺,通過老人點單、政府買單的方式,為該市城鄉分散供養人員、計生特困及失獨家庭等1247名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及上門服務。
我們為每位老人配發了一部具有SOS求助功能手機。老人通過手機聯系智慧平臺話務中心申請服務,話務中心在數據平臺進行線上建單派單,線下的專職助老員通過‘夕陽紅服務通’客戶端實時接單,平臺進行全流程跟蹤,并對每件工單進行回訪。平臺負責人呂玉平介紹。如今,天長城鄉還在村、社區衛生健康服務室建立了智慧醫療健康屋,專門配置了血糖儀、按摩儀及心電圖等智慧醫療設備,被老人夸贊為家門口的保健室。下一步,居家養老服務智慧平臺的功能還將逐步延伸,會陸續把天長市城鄉的低保戶、支出型困難家庭等需要社會救助的對象都納入其中,打造沒有圍墻的云上養老院。
親情結對情暖老人心
天長市60歲以上老人有13.01萬人,占總人口的20.62%,為了讓農村老人安度晚年、快樂生活,天長市出臺《農村互助養老服務工作實施辦法》,開啟農村養老服務新模式。該市通過對各類困難家庭進行摸底調查確定服務對象,根據孤寡、獨居、高齡、失能、半失能等特殊老人的實際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親情助老結對人,頒發記錄結對人信息的親情助老卡,納入該市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統一管理。
該市174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均成立了互助養老志愿服務隊,不定期組織體檢送藥、文藝公益演出、聚餐送禮等活動;163個村(社區)掛牌成立助老驛站,開設閱覽室、棋牌室、健身室、休閑娛樂室等。天長市還投入420萬元,選聘95名中專以上文化、有養老護理經驗的專職養老服務人員,并組織市直部門、單位的機關干部、鎮街干部、社會志愿者等3400余人,與留守老人結對幫扶,較好地實現了老人生活有人問、困難有人幫、生病有人理、遇急有人管。截至目前,該市共有親情助老結對人4520名,已探訪農村孤寡、獨居、高齡、失能、半失能等特殊老人1.2余人次,幫助解決實際困難8.5萬余次。
本文標題:天長市多輪驅動養老服務增進民生福祉
本文出處:http://www.www.kenanpipe.com/news/news-zhengce/14431.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