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人,占總人口的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5.44個百分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讓每一個人都可以無懼時光飛逝、從容優雅地老去,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為老年群體提供家門口的養老服務,看八師石河子市如何做——
在家門口幸福養老
阿姨,快看看,今天的午飯有米飯、炒菜,還有蛋花湯11月28日中午,石河子市新城街道七社區頤心園日間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員徐燕明,將熱騰騰的午餐送到了徐銀女老人家中。
孩子們都在外地工作,平時都是我一個人住,日間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員每天都按時按點給我送來一日三餐,還定期上門給我理發,幫忙打掃衛生,陪我聊聊天。我的生活起居被照顧得妥妥的,孩子們也就放心了!選擇家門口的居家養老模式,讓80歲的徐銀女倍感溫暖。
新城街道七社區是石河子市最早開始實施危舊房改造的試點小區,60歲以上人口3200人,占小區的29%。為滿足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全面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2014年,七社區建成了970平方米的日間照料中心,在石河子市率先采取公建民營的方式招標專業養老服務組織進行運作。
在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一樓是功能服務區,設置有棋牌室、電子閱覽室、心理咨詢室、健身室等,全天候免費為老年人開放服務;二樓是為老服務區,有多功能室、8間16張月托老人床位,短期內家中無人照顧的老年人可以在這里寄宿;三樓是托管智力殘疾人士的陽光家園。日間照料中心還配有餐廳,每天為12位居家養老服務對象配送一日三餐,同時還為其他老年人提供低于市場價20%的午、晚餐,不想出門或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只要一個電話,飯菜就會送到家里,老人們高興地稱它為家門口的食堂。
構建多元化養老格局
養老,是關系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八師石河子市還以優惠政策鼓勵吸納民營資本廣泛參與發展養老服務業。目前,該師市公建民營、民建民營、民租民營養老院有27家,養老床位4959張,占床位總數的95.88%。銀齡、頤心園等養老院已形成集團化發展模式,成為全疆養老服務行業的典型示范者、服務理念的引領者、做大做強的創新者。
保障全方位,服務多層次,如今,在政策措施、機構數量層次及規模、管理規范及服務質量、入住率和老年人擁有床位數等方面,八師石河子市都走在了全疆前列,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種基本養老模式托起了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打造特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一組數據體現了現階段中國養老的特點:90%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區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
在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方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通過新建、改造、租賃等方式,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著力發展街道(鄉鎮)、城鄉社區兩級養老服務網絡,依托社區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的多樣化養老服務。
目前,八師石河子市從兩方面入手,打造特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在家庭養老床位建設方面,八師石河子市民政局計劃投入274萬元,針對不同需求層次的家庭養老床位進行建設,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家庭養老床位建設服務范圍包括師市所有60歲及以上經濟困難、低保特困失能老年人;城區80歲及以上所有等級評定為重度失能和中度失能的老年人;紅山街道(試點地區)部分等級評定為輕度失能的老年人,共計約1650人。服務將根據老年人家庭具體情況,通過配備便利輔具,如:U型扶手、防摔床護欄、助行器、臥床洗頭器、床上洗浴套裝等適老化用品,提升對老年人行動能力的支持,堅持做到一戶一案,按需選擇,充分考慮老年人家庭情況、身體狀況以及住宅實際。
——在開展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方面,八師石河子市民政局計劃投入200萬元,以入戶服務為主要手段,通過服務熱線、上門服務等形式,為符合政府購買條件的老年人提供點單式按需服務,超出政府購買服務補貼標準的,由服務對象另外付費。
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的服務范圍包括各街道、團場年滿60周歲在家居住的經濟困難的低保失能老年人;各街道年滿80周歲在家居住的重度、中度、輕度失能老年人,共計約8100人。項目將為服務對象提供價值250元的家庭養老床位入戶助潔、助餐、家政、陪伴等不低于5項的服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標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讓每個人可以從容優雅地老去
本文出處:http://www.www.kenanpipe.com/news/news-dongtai/1991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