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圖①: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的離退休人員在展示時間銀行存折。徐軍勇攝圖②: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火神廟社區,時間銀行志愿者在老人家中做家務。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攝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指出,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完善就業、志愿服務、社區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
近年來,北京、南京、青島、成都等地積極探索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服務模式,將儲蓄和激勵機制引入養老服務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走出了一條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的養老之路。
很多志愿者都是退休的低齡老人,他們在為老服務上能夠發揮很多作用
11月8日上午,雪后的北京寒風凜冽。在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街道,李久恒和李蘭截穿上藍色的志愿者馬甲,在胡同里七拐八繞。這天上午,他們要去老人家里走訪,看看老人最近有什么困難。
一會兒去李阿姨家,李阿姨90歲了。然后是雷哥家,雷哥因為生病長期臥床,但是他特別樂觀。李久恒從2016年起就和李蘭截搭班做入戶巡視的養老志愿服務,說起這幾戶老人,他都很熟悉。
我還在盼著,你們怎么還不來呢?敲開門,李阿姨將兩人迎了進來,最近挺好的,昨天下雪,你們志愿者還打電話問我需不需要送飯呢,謝謝你們!
李久恒和李蘭截都已經60多歲,他們不僅是為老服務的志愿者,還是大柵欄街道的時間儲戶。這次入戶能為他們各自儲存兩個小時,相當于20個積分。從2017年起,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協會在大柵欄街道開展時間儲蓄養老志愿服務項目試點工作,將入戶巡視、理發、健康咨詢、垃圾分類、文化宣教等各類志愿服務納入,在線發布任務。志愿者領取并完成后,服務時長可以轉化為積分儲存至個人賬戶,當自己未來需要他人幫助時,可以從中支取已儲存的時間。
目前,時間銀行已納入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范圍。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認為,時間銀行可調動更多社區人力資源參與為老服務,緩解社區老年人非專業化養老服務需求。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促進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相結合。
今天我為別人服務,將來別人為我服務。同為志愿者的葛淑芹今年69歲,她說,自己賬戶里有700多積分,積分可以兌換一些實物和服務。上次給我兌換了一個音箱,有時候還組織我們去一些景點參觀游玩,也是積分抵的,真不錯。
2020年至今,大柵欄街道的志愿者通過參與志愿服務獲得時間轉換積分4萬多分。志愿者可以在養老驛站兌換各類服務優惠、適老用品折扣和愛心企業提供的回饋物資,目前已兌換9000余積分。在北京市民政局指導下,時間儲蓄養老志愿服務項目已在西城區大柵欄街道、朝陽區呼家樓北社區等地開展試點。
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協會秘書長馬乃篪介紹,現在街道的很多志愿者都是退休的低齡老人,低齡老人在為老服務上能夠發揮很多作用。一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多元化,需要志愿者有時間和耐心。另一方面,社區內的老人往往對街坊鄰居更信任。
搭建統一的信息平臺,建立長期可靠的記錄管理和通存通兌功能
羅瑞濤剪起發來有模有樣,左手持梳子,右手拿剪刀,咔嚓咔嚓,手起手落間,眼前的老爺爺變得干凈利索。隨后,羅瑞濤打開手機終端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點擊結束服務。瞧,30分鐘,到賬30個時間幣。羅瑞濤說。
上門理發一次可儲存0.5小時,上門送餐一次可儲存0.25小時,陪同就醫一次可儲存0.25小時64歲的羅瑞濤家住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退休后,他當上了時間銀行志愿者,在銀行里為自己儲存了不少時間幣。
2020年4月,青島市試行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同時研發手機終端軟件,重點服務對象為空巢獨居老年人、存有時間幣的60歲以上老年人,并通過統一的信息平臺進行運轉與管理。
按照規則,將來我可以換取相應時長的養老服務。起初,羅瑞濤也有擔憂:積分轉化周期長,辛苦攢下來,未來會不會被篡改或者丟失?搬了家,這積分還能在異地使用嗎?
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點,可以有效解決數據存儲安全、異地壁壘等難題。青島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喬先華介紹,青島的時間銀行采用區塊鏈技術,服務完成后,信息數據即時存儲到個人賬戶里,保障積分可以永久準確、安全保存,無論何時,身處何地,都能有效兌換使用。
時間銀行的運作,離不開底層搭建的服務網絡。目前,西海岸新區已建立起以區級分行、鎮街支行及社區網點為主體的服務網絡體系。每個網點至少配備10名志愿者,服務半徑不超過3公里,這張網不僅覆蓋了有需求的老年群體,也保障了訂單的響應率和完成率。青島西海岸新區民政局副局長管玲說。
老人可以在平臺上選擇下單助餐、助醫、助潔等服務項目,每項服務都明碼標價。下單完成后,平臺會根據志愿者注冊地址距離遠近和擅長領域,優先推送給距離服務對象近、能滿足需求的志愿者。志愿者可以領取任務,服務后儲存的時間可以在未來兌換使用。管玲介紹。
今年,青島要做到全市各市區時間銀行的通存通兌,并計劃與日照、威海、煙臺、濰坊合作,共同推動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現半島養老服務聯盟、5個城市之間的通存通兌。喬先華說,未來,青島要激活更多互助養老的社會資源,讓愛心循環起來。
陳功說,目前時間銀行的志愿參與成員往往局限在某一小部分群體中。他建議,推動打造全國層面的時間銀行系統,建立通存通兌標準,促進家庭成員間實現養老服務資源的跨地域存儲使用,從而進一步激發全社會成員參與為老服務的熱情,構建遍及全國的為老服務流通網絡。
倡導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文化,提升社會對互助養老以及養老儲蓄的重視
馬乃篪說,時間儲蓄的本質是志愿服務,志愿服務精神是關鍵。實踐中,大部分志愿者的初衷并非為了積分。但通過一定程度的激勵,能盤活社區及周邊資源,讓參與者在活動里潛移默化地感受志愿服務的魅力,營造社區良好的公益志愿服務氛圍。
在各地的探索中,新的時間銀行模式不斷涌現,服務內容也從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拓展到全人群參與的養老和社區志愿服務。在北京市一刻公益社區發展服務中心工作的姜雪說,根據一刻公益的模式,志愿者服務不僅局限于老人照護,更主要的是滿足社區居民需求,如開展社區環境整治、健康講座等。在兌換機制上,社區居民參加志愿服務后累計積分,可用積分從簽約的商戶處獲得優惠的服務和商品,形成平臺發布任務、志愿者參與活動、平臺核算服務時長、通過加盟商戶換取優惠服務與實物的模式,從而反哺志愿者。
姜雪認為,目前一些社區也有年輕志愿者加入,但整體來看,活躍度仍然較低。年輕志愿者因工作、家庭等原因,時間往往很緊張,還需要考慮如何建立更加靈活的志愿服務形式和崗位,激勵年輕志愿者參與進來。
如果志愿者能懂點醫學知識、掌握一門技術,在老人需要時更能幫到點子上。羅瑞濤說,去服務對象家里,遇到老人受傷、WiFi停用、手機不會操作等難題,不少年齡大的志愿者便摸不著頭腦,這就需要更多有技能的年輕志愿者加入。目前,羅瑞濤所在的服務團隊,志愿者年齡多集中分布在55歲至70歲之間,年輕志愿者數量偏少。
擴大志愿者群體,招募年輕人加入,需要不斷提升時間銀行的吸引力。青島唯老匯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趙陽說,前期我們做了大量宣傳工作,但是效果有限,部分老人仍然抗拒,擔心遇到詐騙。趙陽坦言,要想提升老年人對時間銀行的接受度、信任度,還需要政府搭好橋梁,發揮主導作用,通過采取村干部、社區干部帶頭入戶走訪等形式,敲開更多老年人的信任之門。
陳功表示,時間銀行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力量協同參與,倡導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文化,提升社會對互助養老以及養老儲蓄的重視,引導公民積極參與時間銀行互助養老。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24日 19 版)
(責編:吳楠、薄晨棣)本文標題:探索時間銀行模式,倡導互助養老服務(健康焦點)
本文出處:http://www.www.kenanpipe.com/news/news-dongtai/1995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