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數據都表明,當前人口形勢不容樂觀。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披露,2020年末,我國人口總撫養比為45.9%,連續3年上升。總撫養比中,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9.7%,較10年前提高了7.8%。
所謂老年人口撫養比,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這是反映人口老齡化社會的指標之一。當前,我國每100位勞動年齡人口需要負擔近20名老年人,這意味著,5個年輕人需要負責1位老人的贍養問題。
年鑒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8.52‰,首次跌破10‰,同期人口自然增長率僅為1.45‰,創下1978年以來的歷史新低。而在今年5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18.7%。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此前介紹,普查數據反映出我國人口發展中面臨著一些結構性矛盾,如勞動年齡人口和育齡婦女規模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數量走低等。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接受《中國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比更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韓國、日本,中國的老齡化速度較快。
老齡化速度加快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陸杰華表示,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推行了較為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盡管從2011開始,國家逐步放開計劃生育限制,開始推行二孩政策三孩政策,但在陸杰華看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家的生育觀念也發生了改變。
生育政策的放開效果遠不及預期。陸杰華認為,2020年出生人口為1200萬,若今年出生人口低于1000萬,加上老年人口比例和規模的逐步擴大,極有可能提前5-10年出現人口負增長的情況。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文件中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前后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將對經濟運行全領域、社會建設各環節、社會文化多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陸杰華指出,人口老齡化加速改變了社會形態,老年人口數量和比重在不斷的增長,還將改變未來的經濟結構。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也認為,隨著老年人口扶養比的上升,老年人越多,工作的人越少,會引起消費下降、投資下降、經濟增長下降。
持續呈上升趨勢的老年人口撫養比也引發公眾關于養老問題的擔憂。朱民直言,老齡化成為當前目前發展的轉折點,我們需要新的工具、新的思維方式來處理老齡化帶來的新的宏觀經濟、金融和民生方面的挑戰,提早做預案。
本文標題:出生率創歷史新低,老齡化速度加快
本文出處:http://www.www.kenanpipe.com/news/news-dongtai/2006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