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西湖區社會福利院二期,幽靜的林蔭小道,雅致的休閑庭院,幾棟錯落有致的建筑,掩映在一片綠意盎然之中。我先后住過多家養老院,這家福利院讓我感受到了公辦專業養老機構的高水準,我和老伴準備長期在這里生活下去。自從住進了這家福利院,89歲的陳韻霞老人每天都很忙,除了制作手工花,還學會了使用智能手機。
老人出門可實時監測其位置,老人走出智能化戶外電子圍欄系統會立即報警,在全省率先打造失智癥單元照護區,智能護理床、坐式洗浴裝置記者發現,這里雖然是政策兜底的公辦養老機構,卻處處見人性化的關懷、精細化的服務。作為西湖區唯一公建公營的養老機構,該院在一期項目建成后,僅有180個床位,隨著二期項目建設完成,床位增加到580個,設施完整、功能齊備,具備將部分床位向社會開放,接收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入住的能力。
在提升公辦養老機構設施和服務的基礎上,南昌還積極探索公辦養老院社會化運營,圍繞政府支持、社會運營、合理限價,引入養老服務企業按約定承擔公益,在保障兜底老人的基礎上,為社會老人提供普惠優質的養老服務,構建政府量力能托底、企業運營有效益、老人支付能承受的普惠養老新模式。
高新區麻丘鎮敬老院是南昌推動敬老院社會化運營的首家機構。這個30多年前就建成的敬老院,在引進社會資本全面改造后,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實現了雙提升,在做好政府兜底老人供養基礎上,面向社會提供社會化養老,提高床位利用率。社會化運營后,床位由原來的26張增至258張,每個床位的床頭都連接了呼叫器,院內還設有護理站、閱覽室、營養食堂等功能室,安排了醫師、護士、康復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護理員等,為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務,讓養老服務提檔升級。
據悉,高新區麻丘鎮敬老院、南昌縣社會福利院、安義縣社會福利中心等公辦養老院社會化運營后,床位入住率顯著提升。目前,全市有養老機構122家,其中,公辦73家,公建民營11家,民辦38家。
如今,居家、社區、機構作為養老服務的三張床正在融合發力,南昌初步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大養老服務體系。
本文標題:以機構為陣地,打造醫養結合新模式
本文出處:http://www.www.kenanpipe.com/news/news-dongtai/20063.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