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老年,脫離了工作崗位,參與的社會活動少了,生活圈子變得狹小了。
如果老年人長時間較少與外界接觸和交往,容易感到失落、孤獨、焦慮,心理健康也容易出現問題。現在,很多年輕人離開家鄉就業生活,沒有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加劇了老年人的孤獨感。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容易引起人們關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卻容易被有意無意地忽視。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很多老年人喜歡扎堆,喜歡結伴散步、逛街、打乒乓球、打撲克。現在,很多居民小區安裝了老年健身設施,老年人經常在那兒鍛煉身體,晚飯后在小廣場上跳廣場舞。很多老年人退休后外出旅游、攝影,報名參加老年大學,在網上購物,與家人朋友上網聊天交流等,生活異彩紛呈,充滿樂趣。
但是,老年生活并非全是這樣。有的老年人想參加老年大學,受名額限制不能如愿;有的想跳廣場舞,居民小區卻沒有地方;有的老年人想談天說地、聊天交流、看看書報,卻找不到地方如果老年人遠離不斷前行的社會生活,接收新信息少了、慢了,他們會感到落伍,跟不上時代,精神上也會感到苦悶。積極創造條件,讓老年人根據健康狀況和個人意愿,盡其所能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來,不僅能為社會作貢獻,還能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得他們生活得更快樂。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發布。指出,各地要通過盤活空置房、公園、商場等資源,支持街道社區積極為老年人提供文化體育活動場所,組織開展文化體育活動,實現老年人娛樂、健身、文化、學習、消費、交流等方面的結合。
這個場所,老年人既能鍛煉身體,還能為老年人提供老年大學、知識講座、科普宣傳、圖書報刊、電視節目、網絡服務等。老年人可以學習知識,豐富精神文化生活,還能夠擴大人際交往圈子,與社會拉近距離,能夠滿足老年人多項精神文化需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指出,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在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的同時,各地還可以充分發揮老年人作用,讓學有所長的老年人參與到老年教學工作中來,讓他們既當學生又當先生,相互取長補短,既學習知識又可以同其他人進行交流。其他文體類活動,也是如此。老年人是觀眾、消費者,也應是各類活動的參與者。積極參與文體活動,老年人鍛煉了身體,精神上感到充實,也為社會提供了服務。
老年是人生命中的重要階段,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要把積極老齡觀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事業中,積極看待老齡社會,積極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
參與社會活動,可以讓老年人感到自己對社會還能有所貢獻,生命有價值、有意義,他們會感到生活有動力,生命有活力,也會促進他們的身體健康。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方式,為健康尚可、有勞動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指導服務。引導老年人以志愿服務形式積極參與基層民主監督、移風易俗、民事調解、文教衛生等活動。
老年人勞動經驗豐富,是社會的寶貴財富。通過完善就業、志愿服務、社區治理等政策措施,創造條件,鼓勵身體條件尚可、有意愿的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既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增進社會和諧,還能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讓老年生活更加健康快樂。
本文標題:讓老年人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本文出處:http://www.www.kenanpipe.com/news/news-dongtai/2012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